首页

隔板踩踏

时间:2025-05-28 22:01:27 作者:述评:杭州怎么做到“曲终人不散”? 浏览量:68674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上海新近接连出炉《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鼓励科创积极性。

上海在科创领域不断加码。记者 郑莹莹 摄

  ——加码科技成果转化

  上海于2017年出台《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据此接续实施两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方案”。

  在重点任务方面,《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实施6项行动、18项任务,与前两轮相比,突出深化改革与政策落地、强化场景驱动与要素融合、深化价值认同与生态共育、加大部门协同与政策供给。

  比如,实施企业创新加速行动。针对上海市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产学研合作规模有待扩大、企业对创新要素配置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上海坚持需求导向,加速以需带供、以转带孵、以转促投,提出4项任务: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成果转化、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资本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质量的成果转化载体。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技术合同为50824项,成交金额达4850.21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167%,较2016年增长4.9倍。

  根据上述行动方案,上海的目标是:到2027年,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动力持续增强,在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转化成果,形成体系化实施、场景化驱动、要素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生态,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指标。

  ——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

  “上海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这几年增速比较快,也为整个上海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上海市科委科技企业服务处处长周嗣渊在受访时说。他指出,但同时上海科技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发展规模、企业能级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潜力。

  《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壮大主体、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强化引导四个方面,加快上海科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提升能级方面,上海提出了两项工作举措。

  一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加快设备购置与数字化、智能化更新改造。鼓励能源化工、钢铁冶金、建筑市政、现代交通等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升级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鼓励具有共性技术平台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开拓新领域、布局新赛道。

  二是加快专业化人才集聚,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支持企业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健全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培训体系,与高校强化产教融合、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联动,联合培养科技服务业人才。

  上海希望通过《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落地实施,推动上海科技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身边的变化)探路共富:老龄化社会,“医养”何以更“怡养”?

“进博会及中国的开放实举坚定了我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王皓说,作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深度参与者,期待通过进博会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凭借得天独厚的全球资源与技术优势,加强医疗领域的国际交流,实现全球共创。

据客服后续发来的视频显示,血糖测试功能需要通过AI助手唤醒,并需要输入之前的血糖相关数据才能正常使用。贝壳财经记者在清晨未进食的状态下测试时发现,手表数据显示血糖值达到9.3mmol/L。

村民大会上来了大学生

7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衢州9月2日电 (钱晨菲 郑胜锋)日前,浙闽赣皖四省边际首届职工创新大赛决赛暨衢州市首届职工创新交流活动在浙江衢州举行。“打破技术壁垒”“提高生产效率”“开展国产化研发”等成为现场的高频词,引来观众席上的阵阵掌声。

五一观澜|年轻人度假新潮流:跟着演唱会去旅行

二是强化横向协同。加强其他规划相互间的衔接协调,避免交叉重复、矛盾冲突或合成谬误。其中,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在空间安排上,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之间要加强任务设置和项目布局的协调联动,按照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需要,支持动力源地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边境地区提升保障能力。相关专项规划之间要加强指标匹配和项目统筹,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效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